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深入研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准确理解、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而不只是物质上的富有。就是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是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就是总书记所说的,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径。 常州作为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有条件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常州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9万元,排名全国第7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最富裕城市前10名。常州发展均衡性较好,城乡居民收入不仅绝对值远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且倍差仅为1.87,远远低于全国2.64和全省2.2的平均水平。常州人改革创新意识强,在民生领域创造了众多自己的品牌,常州公交、常州公园开放、常州菜市场改造、常州城市管理、常州慈善、常州公厕等,都得到人民的交口称赞,享誉全省、全国。 推进共同富裕首先要矢志不渝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把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提上重要位置,就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已经有条件有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蛋糕,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因此,“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内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台阶这一大目标,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推进共同富裕一定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调查研究,弄清楚目前阻碍我们共同富裕的问题究竟在哪里,薄弱环节有哪些,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和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是工作重点,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是工作难点。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推进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通过制度设计,把资金、人才、政策等资源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解决好群众生活中困难,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人享有。 推进共同富裕要大胆改革创新。要一如既往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率先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中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中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场机制,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三次分配则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以慈善公益为主要手段。这三次分配之间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潜力与空间都很大,尤其是第三次分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常州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要在总结原有慈善常州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外延,使之形成常州三次分配的独特做法。 推进共同富裕要形成全社会共识、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要形成稳定而富有活力的发展机制和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有形之手,当然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要切实负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价格、税收等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既要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要有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主动将推进共同富裕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自觉担当、善作善为,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促进第三次分配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每一个市民都是富裕的主体,当然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要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常州成为投资发展、创新创业的热土。 20210831A05_pdf.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