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学生资助平台以《赌博网站:“精准服务”推动就业精准帮扶新机制》为题,报道了我校促进贫困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背景、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全文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并庄严号召“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我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探索“精准服务”模式,落实“两个关注”“一生一策”学生工作理念,取得了好的效果,学生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对家庭困难毕业生提供精准帮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关背景
根据《中国人事报》报道,高校贫困生就业率一般比全体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低10%左右。相较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就业能力存在相对不足,面临四大问题:一是心理高压导致就业观念扭曲,缺乏合理定位;二是经济困难导致就业水平偏低,面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低窘境;三是技能欠缺导致就业竞争薄弱,综合素质不突出;四是信息匮乏导致就业空间狭窄,社会资源有限。
2014年以来,中央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精准扶贫”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6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精准岗位信息推送,做到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正是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四精服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二、促进贫困生就业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
1.精细管理,全员参与,形成系统规范的就业工作机制。我校始终坚持把全方位促进贫困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作为就业和资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全局高度规划和开展就业帮扶,倾全力为贫困毕业生推荐就业,全面促进就业工作。首先,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动员,全员参与推动就业工作开展,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和多名就业助理,形成系统的就业工作网络。其次,对贫困毕业生进行专门信息梳理、管理和跟踪,精准施策,了解其就业意愿和动向,消除就业盲点,保证家庭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再次,根据学年就业工作目标,列出就业推进计划表,分时段有序推荐,完善“群-组-个体”逐级深入的就业机制。根据不同时期学生就业情况及思想变化,及时组织召开贫困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议,进行有效指导和督促。
2.精心指导,以生为本,形成全程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不同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服务,构建“阶梯式”实践育人体系。首先,结合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由生涯指导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组织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由职业指导师对大三学生开设16学时的“就业指导课”;大四时开设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理念、就业方法和就业技巧”为主要内容的全校性专题就业指导讲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GYB、SYB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培训班,搭建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类活动,从而强化就业意识、提升就业实战能力。其次,通过校内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助理岗位、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锻炼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学校按照“就业指导、职业辅导和创业引导一体化”的就业工作体系,不定期召开贫困毕业生就业推进会。结合专业实际和就业形势分析,强化贫困毕业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同时开展针对性帮扶,邀请企业HR做讲座,提升贫困生面试能力。
3. 精准开拓,创建平台,多渠道拓展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增加贫困生的就业机会一直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一是充分利用校园“双选会”平台。校园“双选会”期间,积极组织贫困生应聘,指导其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提升应聘成功率。二是重视举办企业专场宣讲会,积极配合企业组织举办不同规模的宣讲招聘活动。三是搭建校友平台。学校主动走访校友企业,邀请他们参加校园招聘会,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和贫困生应聘。四是“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优先提供赌博网站的实践和就业新资源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五是构建“校——院(系)——班级——个人”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学校实时关注各级就业信息,完善就业信息发布、用人单位信息库和在线咨询等组成的就业信息系统,保证就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实现就业信息全天候、无缝隙、高效率传播,确保就业工作顺畅。
4.精密服务,护航考研,拓展就业外延。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满足本科阶段的学习,希望读研继续求学深造。首先,每年6月份邀请本年贫困生考研典型做励志报告,与低年级贫困生交流考研经验、学业规划以及生涯规划,鼓舞低年级学生不断深造,在学校全面发展。其次,家庭经济困难考研学生在就业期间会出现赌博网站的心理波动,定期开“考研学生交流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同时我校每年为家庭困难的考研学生发放考研奖励津贴,再次,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及辅导员等都有对考研同学进行实时关注,在报考阶段加强对学校、专业选择的指导,在复试和录取环节,为学生做好辅导和服务,多方收集共享调剂信息,并邀请相关硕士点高校来学校宣讲。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近几年贫困生考研报考率、达线率和录取率均高于非贫困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增强了贫困生的素质和能力。学院从大一起,针对贫困生,专门出台了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相关文件,按照学校的“阶梯式”实践育人和“一生一策”学生工作理念理念,从不同层面和渠道给贫困生搭建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如利用奖助学金发放之际、新生入学之际、学生毕业之际等主要时间段,在贫困生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理想榜样教育、诚信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并积极拓展社团、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磨炼了意志。
2.提升了贫困生的就业质量,资助育人取得显著成效。我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大学生的出口工作,构建了从大一到大四全程的大学生(包括贫困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工作机制。在大一开设《专业导论与职业发展》等职业认知和发展教育类课程,大二大三开展大学生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比赛,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大四进行就业(包括考研)动员、指导、提供咨询服务,对毕业贫困生做专门的信息管理和就业指导,从面到点,不留死角,“一生一策”,精准施策,为贫困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近年来,贫困毕业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都明显好于非贫困生,资助育人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