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毕业“考试” 人文学院举行2019届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5-29浏览次数:1702

“人文气息浓、主题布局巧、生活气息厚、编辑制作精、幕后工作足、整体素质高”。5月28日下午,人文学院2019届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活动现场,当常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许建俊如是点评,对同学们带着情怀、以匠心去制作片子的创作精神表示赞许,并用“后生可畏”来形容他的感受时,全场掌声雷动。

这场公开答辩活动可谓一场特殊的毕业“考试”,考官由来自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社、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的专家担任。活动同时在网络进行直播。

参加公开答辩的6部电视专题片综合了选材类别、表现手法、技术呈现等因素,从63个作品中挑选出来,涉及新农村建设、非遗文化传承、百姓人物故事等题材。答辩现场,评委们通过观看作品、听取汇报等,对创作者进行提问,由创作者进行答辩,评委现场打分。答辩环节规范、有序,现场不时爆发出掌声和赞叹声。

《木偶情缘》以舒缓的节奏、跟拍的方式讲述了如皋市木偶剧团演员周晓玲、陈银岗夫妇执着于杖头木偶传承的故事;《时光·知竹》以唯美的镜头、精致的画面呈现了竹编大师耿月新从手艺人到“守艺人”,再到“授艺人”的艺术人生;《泥孕春秋——北林泥河陶》让观众领略了黑土地上的艺术瑰宝,记录了传统泥河陶工艺在今天的传承与创新;《别样青春在基层》把镜头聚焦在一群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身上,让人感受他们给今天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活力;《刻刀下的人生》表现了常州本地民间艺术——金坛刻纸的独特魅力,通过非遗传承人杨兆群的叙说,引发观众对传统剪纸艺术当代发展的思考;《不一样的湖上人》记录了长荡湖上养蟹人储惜洲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善于创新、极具匠心和良心的创业者形象。每部作品都有亮点,每位创作者都有绝招,无论是选题构思、文案策划、拍摄制作还是后期剪辑、配音配乐,都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本次公开答辩是人文学院探索产教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次尝试。前期,该院邀请传媒行业校外专家对本届毕业设计的选题进行了论证,并参与部分作品的指导。此次请校外专家担任答辩评委,进一步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公开答辩的方式呈现毕业设计作品既是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检验,也是向社会展示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活动前的海报设计、宣传短视频的制作,到答辩活动现场的网络直播、摄影摄像,也都由学生完成,充分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人文学院  周彤/文摄 谢燕红/审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