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新华日报 |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我校副校长朱海山署名文章)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2-16浏览次数:2395

赌博网站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高端人才为突破,以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为重点,以高水平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以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学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持续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赌博网站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编印了《高校教师师德手册》,将二级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和学习活动纳入年度考核范畴,建立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构建“党支部—基层党委(党总支)—学校党委”三级考察体系,明确基层党委在师德考评、政治把关中的主体责任,做到“逢推必审”“逢评必审”。 每年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发掘常工师德典型,讲好常工师德故事。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月”、新教师入职宣誓活动、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坚持师德师风宣传制度化常态化,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立德树人的自觉性。

持续推进人才引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精准引才体系,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内外人才竞争趋势与发展形势,适时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政策文件,实行急需紧缺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深入推进“赌博网站高端人才计划”,实施“年薪制”,重点引进一批活跃在国内学术前沿、知名的专家学者。创新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年薪制、校企双聘制等灵活用人方式,汇聚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等各领域的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招聘宣传,充分利用本单位教师、校友、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等多方力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以一流服务吸引一流人才,学校制定了《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办法》,校领导带头联系人才,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为切实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提供帮助。职能部门以“全程细心关怀、全面跟踪服务”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充分尊重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生活条件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近几年来,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近百名,全校博士数突破500人,博士占比超过50%。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师资培养体系,有力促进青年人才快速发展。实施新进教师助教制度,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遴选了一批32周岁以下青年博士,支持和培养青年教师潜心学术研究,有效衔接省级以上人才工程,构建定位准确、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实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强化教师教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设置低职高聘岗位,实行优秀人才高级职称直聘制度,完善副教授、教授破格晋升办法,推进青年骨干教师访学研修计划,激发青年人才发展潜力,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聚焦创新团队建设。健全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组建跨学科团队,打造团队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团队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或科研项目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以课程(群)建设为平台,加强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选拔和培养20名教育理念先进、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校级“教学名师”培育对象,构筑“专业—名师—团队”平台,形成教师教学的示范效应,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近3年,学校新增4个省级科技(教学)创新团队。

注重双师素质培养。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工程,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遴选20多家企业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教师赴企业社会实践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打通企业行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渠道,依托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等平台,面向行业企业引进100余名高技术技能人才来校兼职兼课、担任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构建产业教授“省—市—校”三级建设体系,选聘江苏省产业教授14名、常州市产业教授100名、校级产业教授50名,通过产业教授与校内导师双向对接实施“工程任务式”的多课程多专业协同教学、开展“工程现场式”实践教学活动,营造“工程化”学习氛围,促进培养过程与产业的融合。

强化科学激励机制。事业上支持激励人才,学校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破除“五唯”,建立完善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创新教师岗位聘任制度,科学设岗、规范管理,实行“低职高聘”岗位制度,在岗位聘任中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不唯年资阅历和职称职务,注重业绩贡献。学校深化职称评审评聘制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师德为先,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摆在首位,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聘体系;坚持分类指导,以代表性学术成果为突破口,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设置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四类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注重考核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XHRB-20221216-20.pdf

(文章来源于新华日报2022年12月16日20版)